沪指缩量下跌,逼近2100点

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速度,而是要有合理的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要保持在合理区间。

他去世近20年了,他开启的改革开放事业还在深入和推进。观察者网:从"小平您好"到后来对邓公的一些不满,为什么会这么快扭转? 华生:1984年之前,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一切都是新东西,改革开放成果也很明显,所以才有1984年国庆游行的时候,北京大学学生打出"小平您好"横幅,那时候是"蜜月期"。

沪指缩量下跌,逼近2100点

  政府和市场没有简单的界限 观察者网: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思路。我清晰地记得赵紫阳在我们报告上用红笔做了很多批注。邓小平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不能贫穷,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的思想无法超越时代局限。因为在中国讲制度就容易大而化之,一切推给民主宪政就行了,其实是懒汉思维。

在毛泽东时代,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也相信不断革命的那一套言辞。为了防内蒙一带吹过来的风沙,在北方建设了大量防护林,现在风沙就小多了。这个广场最初设计就有问题,在一个批发市场旁边搞了一个高端购物广场,所以到目前为止只出租了75%的店面,回报率也只有3%而已,未来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这个广场位于元朗,元朗在香港是所谓的贫民区。在李嘉诚控制的每一个行业中,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也叫毛利率)最高,是53%,基建(此处的基建是指天然气、水跟电)其次,达42%,码头是24%,能源是13%,零售是7%,电信为5%。从1991年的84亿港币买入,到1999年的1180亿港币卖出,表明每一年的回报率高达39%,接近40%,这和他的地产、基建是不相上下的。首先我们不要随风起舞,不要媒体这么一说咱们就跟着激动、就开始评论,我们应该用数据说话。

其次是基建,除了控制香港的基建之外还大量转战欧洲,所以继续维持40%的回报率。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在目前的萧条下李嘉诚是如何在全球排兵布阵的,大家可以学学这位华人首富的投资经,真是最值得我们内地企业家学习。

沪指缩量下跌,逼近2100点

如果投50块钱呢,那就是40%的回报率。香港有四大超市,百佳、屈臣氏是李嘉诚的,此外还有万宁和惠康,其中百佳占了市场份额的33%,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但是回报率却一点都不高,只有3%。从李嘉诚抛售几处物业,到卖掉屈臣氏部分股权,等等,每一次都引起非同寻常的关注,甚至是恐慌,连李嘉诚都不看好中国了,我们这些小企业该怎么办?,这是很多企业家问过我的问题,我只能告诉这些企业家,不要受媒体的误导,好好做自己的事。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说:李嘉诚都要走了,我为什么不能走呢?所以李嘉诚要走似乎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那么他真的要走了吗?据媒体的报道,李嘉诚已经把几个物业抛售了,其中包括香港的百佳超市、嘉湖银座广场,以及内地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据估计总金额高达410亿港币,李嘉诚准备拿这笔钱去英国投资。

1991年李嘉诚投资了英国移动业务,1993年收购了移动网络orange,前后总投资84亿港币。这样的回报率是李嘉诚绝对不能忍受的,而且因为位于贫民区,就算是你再努力经营它的回报率也很难上升。那么我们先看看他所抛弃的这几个资产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最后你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李嘉诚的电信业务回报率只有5%,但这只是长期持有的回报,一旦低买高卖,回报率就会有大幅度的跃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企业战略。

那么李嘉诚真的是要退出中国转战英国吗?这才是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百佳超市3%的毛利率实在是太低了,与李嘉诚旗下的地产和基建简直不能比。

沪指缩量下跌,逼近2100点

嘉湖银座广场出租率高达95%,但是回报率非常低,据我们测算只有3.8%。这次李嘉诚卖掉的4个物业,总收入是410亿港币,只占到1.2万亿港币的3.4%而已。

我一直认为只有萧条的企业,没有萧条的行业,因为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企业需要改变的只是经营方式。但我相信在我们不知道的当儿,他可能正在开始下一轮的投资行动,而且目的很单纯,就是要拉抬企业利润,提高回报率。卖掉嘉湖银座广场之后,李嘉诚整个地产业回报率还要增加2个百分点。这个回报率对于李嘉诚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这才是一个有序经营保守企业家真正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值得我们内地企业家学习。可能有人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李嘉诚旗下的电信业的回报率只有5%,既然回报这么差,他为什么还会投入这么多的钱去做电信呢?我要提醒各位,李嘉诚投资电信和投资所谓的基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李嘉诚还有一个新的计划,就是要对屈臣氏进行处理,可能卖掉,也可能分拆上市,但是目前未定,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这么说起来比例似乎并不大,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过去几年里李嘉诚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这4000亿港币占到他整个商业帝国的1/3,也就是说李嘉诚整个帝国的1/3的投资量都转移到英国去了,这才是值得我们关切的事实。

再次是通信,通过低买高卖可以使回报率从5%暴涨到39%。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在李嘉诚的所有业务中,地产是最好的,商业地产只租不卖,整体回报率超过50%。

投资电信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根本不是为了持有,而是为了卖而去买。这几年李嘉诚持续对英国增加投资,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他可能真的要走了。

所以我也要把保守这两个字送给我们中国企业家,千万不要告诉我你的企业有多大,那真的不重要,如果你能做到碰到经济萧条跟大危机从容应对而不倒闭,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的情怀、企业家的精神。李嘉诚的整个基建业就是42%的回报率,所以对他而言,为什么不投资50块买英国的这些基建项目呢? 近几年李嘉诚总共在英国投资了4000亿,其中700亿收购了英国的电网,290亿收购了水厂,还用77个亿收购了天然气。而且英国刚刚经历过大萧条,现在买很便宜,所以这个时候不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买?举一个例子,你赚20块钱的话回报就是20块,那么如果你投资100块回报率就是20%,投200块呢,回报率只有10%。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好卖的项目啊。

这样做有什么结果呢?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卖掉百佳超市可以使李嘉诚整个零售业的回报率从7%上涨2个百分点,变成9%。但是最终还是被李嘉诚处理掉了。

之所以投资基建是因为之后能够取得长期稳定的回报。最后是所谓的较差的零售,虽然只有7%的回报,但是卖掉百佳超市后可使整个零售业的回报率增加。

这么一来你会发现李嘉诚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要退出中国地产,他不是要离开,而是他只有一个商业思维,他才不想成为什么地产大亨、电信大王,或者是哪里的大佬,他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回报率,也就是利润。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李嘉诚抛弃中国资产去英国,实际上他是在贯彻自己的这么一个理念——提高投资回报率。

2003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上课,刚好有机会跟李嘉诚做过论坛,会上有人问过他一句话:李先生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讲了两个字令全场都感到特别意外——保守。那他为什么要到英国去投资呢?请记住,李嘉诚旗下第二重要的就是基建,包括天然气、水跟电,回报率是42%,是非常稳定的回报。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媒体和老百姓的高度关注。所以,如何能够有高的回报率呢?那就是你的投资金额越少越好,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李嘉诚对这4个物业的处理,完全符合我们之前所做的分析:李嘉诚是一个性格保守的纯粹的商人,追求利润是他的唯一目标,所以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才会被他一脚踢开。因此李嘉诚当然会把它一脚踢开。

当时很多人对此都不看好,但就是这个项目覆盖了英国98%的人口。坦白讲李嘉诚最初的投资金额并不大,大概总共只投资了16亿而已,即便像金茂大厦一样租金收到9元/(平方米• 天)也应该是不错的,这样回报率可以达到18.75%,这在中国来讲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物业。

各位知道李嘉诚的商业王国有多么庞大吗? 李嘉诚所控制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密密麻麻的控股结构彰显了他的商业王国有多么庞大。根据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李嘉诚陆陆续续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他已经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难怪英国人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